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---笔记
2024年4月26日
一、临床前研究
(1)研究开发(一般2-3年)
实验室研发阶段(寻找治疗特定疾病的具有潜力的新药)
1;药物靶点的发现及确认
2;化合物的筛选与合成
根据靶点的空间结构,从虚拟化合物库中筛选一系列可匹配的分子结构,合成这些化合物,他们被称为先导化合物。
3;活性化合物的验证与优化
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:初步筛选出活性高、毒性低的化合物,根据构效关系进行结构优化,这些化合物称为药物候选物。(选择优选的候选物,同时也存在一个化合物对目标A靶位无作用,对其他B靶位,C靶位有非常好活性等等情况)
(2)临床前试验(一般2-4年)
这一阶段的目的:
第一:是评估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,药物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谢和排泄情况(ADME)
第二:是进行生产工艺、质量控制、稳定性等研究(CMC)
第一部分的试验需要在动物层面展开,细胞实验的结果和活体动物实验的结果有时候会有很大的差异,这一步的目的是确认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。
第二部分需要在符合GMP要求的车间完成
1);药理学研究 包括药效学、药动学
2);毒理学研究 包括急毒、长毒、生殖毒性、致畸、致癌、致突变情况。
3);制剂的开发
A;如果药物的口服吸收很差,就需要开发为注射制剂
B;有的药在胃酸里面会失去活性,就需要开发为肠溶制剂
C;有的化合物溶解性不好,也可以通过制剂来解决。
D;有的需要局部给药,需要开发为雾化机和膏剂。
二、临床试验审批(IND)
三、临床试验(一般3--7年)
人体实验共分为三期:
Ⅰ期临床20-100例,正常人,主要进行安全性评价
Ⅱ期临床100-300例,病人,主要进行有效性评价
Ⅲ期临床300-5000例,病人,扩大样品量,进一步评价。
备注:传统意义Ⅰ---Ⅲ期,后来Ⅱ期由分为Ⅱa和Ⅱb,又出现0期(主要肿瘤药物研究),
然后又有人提出0/Ⅰ期为早期临床研究,Ⅱa期为中期临床研究,Ⅱb期和Ⅲ期为晚期临床研究。
不同阶段的研究目的
0期
目的时在满足一定统计学要求的前提下,在有限的样本量(通常不超过20)、有限的时间内(每个患者的治疗期常不超过数周),初步判断一个研究药物是否有效、某个剂量是否有效,是否继续开发下去----0期是初步判断药物的效果
Ⅰ期
通常摸索剂量,药代(PK)和药动(PD),样本量液不大(一般不超过20,或者20左右)尤其是药动,通常会使用交叉研究。
Ⅱ期
初步判断疗效和安全性的
Ⅲ期
严格的验证药物效果的验证性临床研究。
四、新药上市审批
NDA申报资料----CTD
CTD主要由五大模块组成:
1;行政和法规信息 2;概述:药物质量、非临床、临床试验的高度概括 3;药品质量详述 4;非临床研究报告 5;临床研究报告
流程如下:
NDA特殊审评程序
1;优先审评
适用于能够在治疗、诊断或预防疾病上比已上市药品由显著改进的药品,优先安排NDA审评
2;加速审批
用于治疗严重或危及生命疾病的药品,且存在合理并能够测量的“替代终点,即药物预期的治疗效果指标,变通审评标准,利用”替代终点的审评
3;快速通道
用于治疗严重或危及生命疾病的药品,且由潜力满足临床尚未满足的医学需求,早期介入,密切交流,分阶段提交申报资料。
五、上市后研究
临床监测期;Ⅳ期临床
受试者大于2000例,同时要进行社会性考察。
六、上市后再审批(一般上市后4--10年)
目的:重新审核NDA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赵晓涛博客 »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---笔记